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 2022年 > 第3期 > 市直部门文件

牡丹江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牡丹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4-03-02 来源:市政府办
【字体: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牡丹江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牡丹江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6月29日

牡丹江“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牡丹江市“十四五”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激励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深化知识产权协同合作,提高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推动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牡丹江建设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量质提升。持续加强我市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扎实提升知识产权数量,严格知识产权质量,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领域转移,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

坚持强化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统筹推进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加强技术和基础条件支撑,全面提升保护能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合作共赢。大力推动政府、企业、机构、高校多元合作、跨地区、国内外合作,营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构建合作共赢的知识产权发展局面。

坚持系统协同。树立系统观念,建立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效能。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目标,跻身示范城市建设行列,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增强,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助力牡丹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突破。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由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创造质量明显提升,在主要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形成优势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布局。

——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行政和司法保护高质高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协同保护衔接顺畅,立体化、网络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全省先进水平。“严保护、快保护、大保护、同保护”格局基本形成。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和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流转更加顺畅,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产业引领效果显著,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速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担保金额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更加优质,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牡丹江市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预期值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68

2.5

有效注册商标数量(万件)

1.9

3.2

地理标志商标(件)

10

13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7.75

16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亿元)

1.38

2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家)

  38

50

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

(一)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强高价值专利创造政策支持,引导创新资源向高价值专利创造倾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瞄准我市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和两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为我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高价值发明专利明显增加,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二)激励高质量版权创造推动版权产业发展。发挥版权在市场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版权创造,推进版权价值转化和有效运用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版权社会宣传,推动版权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版权的文化氛围。加强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侵权案件,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加强网络版权保护,构建多部门联合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权利人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侵权盗版问题,不断提升版权管网治网能力。

(三)培育高价值商标品牌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指导企业制定商标战略和商标管理制度。深化商标注册激励机制改革,加强行政指导,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商标注册。支持企业注重品牌资产的管理,加强企业在并购、资产重组中的商标专用权价值评估,防止商标无形资产流失。鼓励企业运用商标专用权进行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许可使用、转让等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创建国内外知名品牌。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充分运用商标,加快商标品牌化进程。利用“中国品牌日”“质量月”活动,积极宣传推介牡丹江品牌,提升牡丹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品牌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支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价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重点培育牡丹江大米、响水大米、东宁黑木耳、海林猴头菇等品牌, 形成一批品牌价值十亿元级以上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专利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强化专利布局,提高企业专利创造数量和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政策激励资金支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示范、优势企业,带动全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支持力度,发展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推动知识产权协同创造深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实现高水平创造,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1.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发挥牡丹江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聚焦重点市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重点保护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企业科技创新、文化发展传承等领域知识产权及涉外知识产权。开展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和涉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涉冬奥会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净化消费市场。加大对线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强化线上线下协同一体化治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效能。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有效遏制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

2.推动部门区域联动合力保护。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发挥牡丹江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部门间工作沟通和衔接,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严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机制建设,优化知识产权“快保护”关键环节。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执行协助、联合执法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健全与审判机制、检察机制相适应的案件管辖制度和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司法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实现案件高质高效快速审结。强化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民事司法保护,有效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确权、行政执法、调解、仲裁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推动形成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准确适用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移送刑事司法标准和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范刑罚适用。

)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1.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投诉受理处理、诉讼调解对接、调解仲裁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仲裁对接等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自律、共同维护自主知识产权鼓励开展维权援助工作。

2.强化知识产权领域诚信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广合规性承诺践诺制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强自律管理,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公示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名单,把失信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重点。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

)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专项整治,强化信用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代理行为,以及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和代理行为。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能力

构建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和重点产业、行业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站。加强对重点产业相关领域知识产权布局情况跟踪分析,预判知识产权风险和威胁。指导建立产业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机制,应对可能发生的产业重大知识产权纠纷与争端,增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产业发展安全。

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一)形成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

1.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激励机制。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配套制度,探索有利于激励创新和成果运用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职务发明所有权改革探索,充分发挥产权奖励、费用分担等方式的作用,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充分利用工资总额、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等分配激励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实施。

2.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的成果筛选、市场化评估、成果推介等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提高知识产权配置效率,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围绕重点产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收储、运营、投资等,促进知识产权加速转化和高效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实现。将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纳入招商引资活动,研究探索有利于知识产权转化落地的激励政策,促进招商引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促进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深度合作,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专利布局,积极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积极申报专利导航项目,助力企业创新路径和专利布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引导创新主体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对申请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必要专利并获批的企业给予帮扶。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驰名商标保护,提升品牌影响力。参与实施版权创新发展工程,强化版权发展技术支撑。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

(三)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质效。

1.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效能。梯次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持续推进优势企业推荐申报工作推动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2.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县)试点示范。全力做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选择一批拥有较好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县(市、区),申报创建知识产权县(市、区)建设,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3.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乡村振兴。强化涉农知识产权运用,提升农业专利技术转化应用水平,推动植物新品种科技成果惠农。加大对地理标志的宣传推介力度。发挥我市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合作社、农户等市场主体参与地理标志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我市特色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

促进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联合我市金融管理等部门,推动各类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与企业对接活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落实知识产权金融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打包组合融资,提升企业复合型价值,扩大融资额度。落实知识产权保险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侵权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

防范化解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开展专利导航服务,规避专利技术壁垒,防范化解侵权风险。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合规使用,在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购时,通过评估、协议、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投放市场前,开展专利导航,有效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运营、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吸纳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我设立机构或全资子公司,拓展服务范围。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模式,鼓励服务机构开展在线服务,大力发展专利导航等高附加值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充分借助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开放协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专区,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发展提供高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要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高地建设工程,深化自贸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监管。推行主动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强化服务机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支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广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承诺和评估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业务窗口高效优质服务。加快公共服务网点统筹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为社会公众和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便民利民的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建设,鼓励高等院校设置知识产权课程。构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组织模式。加大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各类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知识产权培训力度,推动知识产权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用好融媒体,建立健全政府活动宣传、媒体传播报道、文化交流相互促进的知识产权传播大矩阵。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等,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讲好牡丹江知识产权故事。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大力宣传锐意创新和诚信经营的典型企业,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责任。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丰富知识产权文化作品。支持创作兼具社会及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普及读物优秀作品,弘扬知识产权正能量。

、深化知识产权协同合作,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俄、日、韩等国家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畅通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充分发挥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在知识产权信息交流、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边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务实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重要国际展会,打造面向以俄罗斯为重点、辐射东北亚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二)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运用。

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我省主要目标市场国知识产权状况的研究、宣传与培训,支持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引导企业规划知识产权海外布局,运用知识产权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协调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司法机关等各方力量,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研究落实知识产权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事项,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工作协调共进。建立重点任务督导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相关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规划实施,主动作为,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政策、构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的法治环境。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产业、金融等政策融合,形成跨部门合作长效机制。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高价值专利支持政策。

(三)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知识产权工作予以合理保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长足发展。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和资支持。鼓励各地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投入模式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加强监测考核。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协调联动的知识产权大管理、大保护工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针对规划实施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研究务实管用、科学精准的具体措施;要强化工作督导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典型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对工作推进不利、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工作推进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机器人
×
客户端
手机版
牡丹江政务